cba怎么积分规则?
CBA联赛目前是主客场四回合制,常规赛阶段各个球队总共要进行80场比赛,胜利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得0分;季后赛采取七局四胜制、总决赛采用五局三胜制。 赛季结束之后根据各队胜负场数量排序,胜场多的队伍排名靠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同分,则依次比较相互之间比赛的胜率(含加赛)、总得分、总失分判断高低。
举例说明:A队和B队打满了7场,最终A队以3比4的总比分落后于B队,那么最终排名就是B队在前,A队在后。 CBA的季后赛设置是比较复杂的,现在没有打完比赛的话我不好给出具体例子分析。但简单来说如果A队在常规赛跟B队战绩相同,通过以上方法比较A队排在前,那么季后赛就要先打一个抢七大战,胜者进入下一轮,如此类推直到最后总冠军产生。 而CBA的升降级规则目前也是充满争议。因为CBA目前的降级机制只是“自动降级”,也就是成绩最低的一支球队直接降级,而最高等级的CBA球队不需要打附加赛来争取留在顶级联赛的资格。这种“一降到底”、“优者恒优”的制度导致联赛最后的名次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决定两支球队的命运,而是可能让一支球队整个队伍的上下都背负耻辱下降一级,这种打击力度过大。
CBA常规赛的积分排名方法是,积分是胜场数*2+负场数,常规赛结束后,积分多的名次排在前面。当两队或多队积分相同时,依据以下规则依次进行比较,直至区分出最终名次:
1、先比较相互之间的比赛胜负场数(22赛季新增)
胜负场数多者名次列前;
如果胜负场数相等,则比较相互之间比赛得失分(得失分=本队所有球员得分数-对手所有球员得分数)。
得失分多(即得分多的同时失分少)者名次列前;
若得失分仍相等,则在他们之间再计算场上的胜场数(22新增),胜场多的名次在前;若仍相等,执行下一原则。
2、 如果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且两两之间比赛的胜负场数和得失分仍相等,则比较常规赛所有比赛的得失分率(得失分率=总得分/总失分),得失分率高的名次列前。
若再有相等,则该队下一年度的主场比赛场数将减少。
举例:
按照单循环赛制,某年有3个俱乐部参加全部比赛,A队和B队交手A胜,A队和C队交手A胜,B队和C队交手B胜,则他们的积分是A=4,B=2,C=0。2005年CBA联赛首次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3个俱乐部之间分别打两次,共进行4场比赛。
A队和B队交手主客场双杀B队,A队和C队交手主场胜客场负,B队和C队交手主客场双胜C队,则他们的积分是A=4,B=4,C=0。
按照比赛积分相同情况的比较方法,首先要比较三队之间比赛的胜负关系,两两皆是一胜一负,战绩相同。
如果A、B两队的得失分率(得失分率=总得分/总失分)仍相等,则在他们之间再重新进行两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