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踢球哪个厉害?
李毅,大帝,我的偶像。 94年世俱杯对阵利雅卡特曼联。这场比赛李帝20分钟打入两球,帮助深圳健力宝队3-1战胜对手。 还有95年的爱之切(也是跟曼联)和98年世少赛,那支中国国少靠着李毅的帽子戏法1-0击败了西班牙。 这几个进球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可惜当时网络不发达,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但有一场在甲A赛场上的惊天倒钩,却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那是96年在天津,武汉红桃K队与天津泰达队的比赛中,开场仅22秒,李帝就为武汉队先拔头筹,这是甲A史上最快的进球。 下半场双方攻防转换,李帝在后卫线上飞身铲断对方打门脚,结果因为速度太快导致自己腿抽筋,整个身体倒下的时候,大腿肌肉已经崩裂。 最后经过包扎处理,李帝坚持完成了下半场比赛。赛后他的伤口由于感染,整整缝了十几针! 我至今记得当年《足球》报的头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词来描述这一场景——坠机,李毅的坠机。
当然职业生涯李毅不仅有着璀璨的瞬间,也有很多落寞的时刻。最痛苦的莫过于1997年亚锦赛上,中国战败韩国无缘决赛,李毅在比赛中因为骂裁判被红牌罚下。 这场比赛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之一。 李毅退役之后转行做教练,执教过中乙成都谢菲联,也执教过中超广州恒大。虽然成绩都不错,但终究不是职业球员最好的归宿。 他现在定居美国,经常会在微博上发表一些关于足球的看法。
虽然已离开球场多年,但在很多球迷心中,他依然是中国足坛最伟大的战士。
中国第一大球,不是足球、排球和篮球,也不是武术、乒乓球和围棋,而是“广场舞”。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你看到一群大妈拿着音箱、穿着统一服装,在空旷的场地伴随着音乐节奏跳起来,那就是中国人。因为只有中国大妈能跳广场舞,连中国年轻人都看不下去,更别提其他国家。
在韩国首尔唐人街不远处的公园,中国留学生和当地人经常在这里健身、散步,但最近他们却经常看到一群打扮妖艳的妇女,手拿大音箱在此跳舞。韩国人并不想打搅大妈们的热情,更不会加入其中,但中国留学生就看不下去了,他们从国内带来广场舞并教给中国大妈,结果被中国人看不起,韩国人嫌弃。
中国人并不喜欢跳广场舞,也不喜欢看别人跳广场舞,而是不得不跳、不得不看。在中国,“广场舞”已经不是一个健身项目,而是一个“活化石”,是“计划生育”和“男女比例”失衡的产物。中国人从来都不是“歌舞民族”,中国人从小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算数。
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生一个女娃就够倒霉,让女娃跳舞比遭殃,所以跳广场舞的基本都是“50后、60后”的妇女,都是在“计划生育”前生了多个女娃的大妈,她们年轻时几乎没接触过舞蹈,更没有得到过专业训练。所以她们在跳“广场舞”时不仅自己跳得笨拙,而且还会导致舞步“退化”。
“广场舞”在中国火起来,一方面是“计划生育”让生娃少了,有空闲跳舞,另一方面则是“男女比例”失调,导致大量的男性找不到女伴。而且“跳广场舞”还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为跳舞需要一片空地,还要关照周围的居民,谁有这个能力?只有居委会大妈。
如果韩国大妈有这个胆量在中国跳广场舞,估计早就被人“踩死”了,就算中国大妈跳的再难看,那也是在中国的“领土”跳。其实中国人并不关心跳得是不是好,他们只想让跳广场舞的大妈明白“舞在哪里跳”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