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越南租借什么地方?
中越边界西段有国界碑,东段没有。现在越南方面主张该段边界是以江为界的。我国外交部曾组织过联合勘测队,去实地勘定边界并找到了很多证据(地图、旧炮台等)确认了以江为界的说法。但越南方面拒绝在界碑处立下新碑,因为他们想把整个江都划入自己的版图。 后来两国因为边界问题闹到联合国去了。当时美国刚刚入侵阿富汗,国内反战呼声一片,而中国又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国国力相差明显。美国人觉得越南的问题是个“鸡肋”,处理不好会损害自己在中国的形象和利益;而中国人也觉得越南这块“骨头”又小又硬,啃下去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啃得动,还不如让给越南作个象征性补偿算了。
于是经过协商,中越间约定了分段划界的原则,即先划定西段边界,再确定东段的范围。至于西段的划分,1974年划定了西端(老山地区)的界线,20世纪80年代确定了中段的位置。现在只剩下东部还没有最终定论。
目前双方争议的焦点是: 我国主张,边界以东段的主航道中心线为准。 但越南认为,应该以西段的老山至芒街(河口)间的河道中心线作为东段的主航道中心线。 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一带河道常年淤积,已经无法找到准确的主航道位置了。
河道的中心线就成了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 另外,据一些资料讲,这一带曾经发生过多次滑坡、泥石流事件,河道中心和宽度都在变化当中,更加重了这一地带的“模糊性”。 虽然中方在这一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谈判依然十分艰难。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有2.6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和南海西北部,北部以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分隔。岛内大部分有丘陵和山地及沿海平原、台地、海疆岛屿300多个。海南岛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地和海滨旅游区,岛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2008年首次通航飞机。海南岛是国际新兴热带海岛度假区。1988年海南经国务院批准单独立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法国殖民者对印度支那的侵略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先侵入越南南部和中部。但那时,中国的清政府,不仅对越南,对其它邻国也采取“以夷治夷”、“抚驭”、“羁摩”的政策,不直接过问其内部事务。对法国侵略者侵犯越南,也认为同越南一样,都是“外夷”、“化外之邦”,存有意避之的一方。1860年法国侵略者武装占领越南南部后,清政府只限于向越南王朝“饬兵守护”。因此,法国殖民者于1867年正式把越南南部六省合并为法属殖民地“东京”时(东京是越南人对南越的名称,法国人把“东京”译成法文是“KONGTINE”)。法国殖民当局认为清政府对这个地区问题不问,于是想通过这个地区扩大侵略越南中部、北部,进而对中国大陆进行进攻。
1871年法国侵略者组织一支由战舰拖带的武装轮船从东京北进,企图侵入越南湄公河口。当时台湾兵船驻有南澳炮台总兵吴鸿飞所统率的1300军队。这支法国军队在被击退和损失了大批人员、物资后,法国殖民者既恼羞成怒,又妄自尊大地决定派炮舰直扑南澳炮台。清政府为了“剿抚并用,以夷治夷”于1871年11年派出兵舰25艘,船50艘,兵力5000名,由提督张其光统率进驻南澳,在法国侵略者进攻炮台时,立即英勇给予回击,在40分钟内击沉其运兵船2艘,重伤兵船2艘,击伤击毙其150多名官兵和400名侵略军,法国侵略者狼狈逃跑。这次胜利,清政府在给台湾将军邵友濂等奏折中,把“南澳军舰击退法夷”称之为“小胜”、“得计”,并给邵友濂记功一次。由于邵友濂是直接指挥这次作战的将领,清政府特赏给头品顶戴。
法国侵略者吃了这个败仗后,知道进攻台湾无利,1872年法国殖民当局即派专人到海南岛寻找法船被击沉、被击伤的被俘人员,还到处打听法国人有无到其他地方或有无被杀掉的。经法国人打听,知道琼州(今属海南海口市)有法国人被俘,琼州(今属海南海口市)道台把法国人接到琼州,他们要船来才好送回法国人。
法国殖民者得此消息非常高兴,于1872年初派一只舰船来到琼州,要求清政府放人。驻有2万军队的琼州府,即今海口地区海疆辽阔,港湾众多,气候暖和,风光秀丽,物产及战略原料十分丰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琼州是海南岛军事的“战略要地”。琼北平原是全岛粮食、甘庶、热带水果主要产地。它不仅以“金城千里”著称于全岛,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开发岛内蕴藏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吸引大陆沿海及东南亚客商、旅客的“通衢”和“门户”。法国侵略者是决不会轻易的放过这个琼州这块“肥肉”,他们以要琼州放人为借口,寻找各种条件要侵犯琼州。琼州府道台为防“法夷”入侵,即在琼州府海口外围构筑了防御工事和派军队驻防。琼州地方官府和民众都严阵以待。法国殖民者要与琼州进行武力较量,被琼州人民严加防范而难以如愿。法国殖民者于是改变策略,又把被俘的法国人提出,以释放人为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