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赢了卡塔尔?
利言最佳答案
首先,中国队能赢,是因为中国队的对手太过松散,没有把中国队放在眼里,导致中国队踢出了很高的水平;其次,因为足球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队不可能踢出太高的水准。
中国队第一场对澳大利亚,整个中场控制力不足,进攻组织混乱,球员个人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下只能打长传冲吊,这种战术在5-30米内是有很高杀伤力的,但是对手站位密集的时候这种战术就不好使了。
这场比赛可以看到,当莫德里奇拿球的时候,中国前后场几乎所有人都回撤再组织,莫德里奇面对如此密集的防守,要么选择传球找出空档(成功案例如艾克森接李磊右路传中打门),要么选择自己强行突破(如第一球的突破),这两种方式都极大牵制了对方后场的兵力,给前场创造了机会。
第二场比赛对阵日本,中国队在前20分钟一度占据了场上主动权,中路高拔起的吊球让日本队非常不适应,随后中国队利用日本队防线失误,由艾克森率先取得进球。但此后,由于左后卫唐淼红牌停赛,右后卫李磊伤势未愈,这两个边路的攻转守速度大幅下滑,日本队快速反击得手扳平比分。此时中国队中场高天意的受伤下场更是雪上加霜,球队中场控制力迅速下降,贾努扎伊替补上场并没有起到太好的作用——当然,如果杨立瑜不浪费那个单刀机会,可能局面会不一样吧……
最后一场对决沙特,两队实力接近,场面也比较难看:沙特利用中国队后防线上张琳芃和蒋光泰两个边卫之间的空档,由萨勒曼连续打入两个进球;而中国队这边,只有朱辰杰门前的一次抢射得分,其他机会少之又少。整场比赛,无论是控球率还是射门次数,中国队均少于对手。能够拿到这份成绩单,已属意外之喜。 最后来说说归化球员的问题。三位归化球员上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艾克森,作为前恒大的绝对核心,他的到来极大提高了中场的掌控力。
不过,从这三场比赛来看,中国队与归化球员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兼容现象 :三个归化球员都具有较强的持球进攻能力,这固然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但也因此削弱了中国队在中场的控制力。艾克森、阿兰和李可都属于相对纯粹的前锋或的中场,并无太多的防守贡献,而蒋光泰尽管努力填补空缺,但由于本身的定位就是在后防线上策应,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防线的脆弱之处。
归化之路,道阻且长。如何更好的使用归化球员,对中国队来讲,是个大问题。
客观地说,卡塔尔队这几年进步很快,已经不是中国队的“送分童鞋”。前年中国杯,中国队曾在两球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逆转战胜;今年六月份,刚刚上任的里皮,以所谓“考察新人”的名义客场挑战卡塔尔,结果被对手打得毫无脾气,再度0:1告负。两次惨败于对手,其实应该为里皮带来深深的反思:中国足球如果再不做出革命性的调整和改变,别说进军世界杯,即便是亚洲杯进入八强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幸运的是,里皮还是识破了对手的诡计,在阵容和用兵上做出了重大调整。
我们看,中国队此役首发阵容只有4名在俱乐部中的绝对主力(郑智、张琳芃、吴曦、武磊),其余都是替补甚至边缘国脚,这样的“二队”阵容,足以显示里皮与前两年打卡塔尔时不同的态度——与其让对手轻松取分,不如“弃车保帅”,让新人得到锻炼。
既然是锻炼新人,自然要敢于做革命性的战术变革,从首发阵容的站位来看,里皮让邓涵文与刘洋打两个边后卫的同时,让郑铮与石柯出任中卫。邓涵文助攻能力极强,刘洋个人能力极佳,在两个边路都形成对对手的压制(特别是刘洋在左路的表现,甚至要强于石柯与郑铮两名“老大哥”);而在中路,郑智坐镇拖后,吴曦与金敬道轮番上抢与回防,大大解放了中后卫的压力。这样,以老带新的中后场组合,在保证防守质量的同时,通过张呈栋、石柯、金敬道的前插,以及吴曦的后插上,让整个边中结合立体化。中国队的第二球便来自于金敬道在边路的前插传中,这也是郑智与吴曦轮番后撤解放中后卫的效果。
中国队此役的战术调整,实际上是在中后场保持人数、技术、速度等相对均衡的前提下,通过阵型的整体前压,让卡塔尔队拿球与传球的空间严重受阻,前场三叉戟中的刘洋、张呈栋、姜至鹏的前插,不仅让两个边路攻势如潮,而且还能通过中路球员的呼应,让对手防不胜防。在上半场形成围攻的前提下,中国队先后打入3球,为本场的大胜奠定了基调。
此役的胜利,对于处在新老交替且连失败北的国家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挽回在卡塔尔队身上失去的面子,而且也是对里皮的极大信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比赛,我们能够看到国家队的变革,也能看到一大批年轻球员的成长。虽然目前还不能说里皮已成功“复活”了国家队,但这样的一场胜利,无论是从技战术还是从精神层面对提升国家队的战斗力都是极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