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出火箭?
这个话题说起来可能不一两句话能说完,下面是我根据网络上收集和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到一些对火箭制作感兴趣的初学者。 首先,是器材问题。目前主流的器材组合是:电脑/打印机/制图软件 + 打印纸 +剪刀(最好是裁纸刀) + 热熔胶枪 + 底板(厚度 5 毫米左右的多层胶合板或硬纸板)。其他可能要用到的工具:铅笔、直尺、量角器(或圆规)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手工制作的简易模型能使用到的工具并不多,但是,其使用的工具精度要求很高。裁纸刀必须锋利,直尺必须平直,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装订店或相关专业商店购买这些工具。这样做出的模型才会有更准确的形体。打印机的清晰度对模型的制作质量影响很大,建议用 600DPI 以上的打印机。虽然打印一张图可能要花 10 多块钱的耗材,但为了做出来的东西更好看,这点钱还是花得值的。
接下来是图样问题。手工模型目前最流行的制作工艺是拼板。所谓拼板,就是先把一个立体形体分成多个平面部分,然后用平面材料制作这些平面部分,最后把它们拼装起来成为立体形体。我们通常说的 4 拼、6 拼、8 拼就是按这个分类的。分的块数越多,制作出成品的精度就越高。
一个形体完整的模型要由几个部分组成:基础形体、配重座、底座、连接杆。在制作方法上又有成型制作和缩比制作两种。下面分别说一下。
基础形体。这是模型的主要部分,通常由箭体、助推器、整流罩构成。成型制作是指按运载火箭或其他航天器的尺寸直接制作模型。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用考虑缩比的比例,制作方便,但完成后尺寸可能比较大。缩比制作则是将真实外形按比例缩小来制作,如 1:50 、 1:100 等。这种方法制作的模型更容易收藏和携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真实型号的发动机直径是 2.25 米,缩比后只有 2.25/100=0.0225 米 =22.5 毫米,即小于 1 英寸,手工制作这么小的部件是非常困难的,要么只能略过不做,要么就得加粗,但那样看上去就不对劲了。
配重座。这个东西是为了模拟真实运载火箭点火时的速度效应而设的。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时速度非常快,而且从静止状态到获得高速的时间很短,因此拍摄的照片上看上去就会有“压缩”的效果,制作模型时为了有同样的“压缩”效果,就需要加配重座来缩短箭体。通常配重座由金属制作,也可以用比纸板重的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