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怎么没有香港?
1954年,第二届世界杯预选赛分组情况如下: 亚大区:朝鲜、日本、菲律宾、香港、马来亚(马来西亚)、新加坡 欧大区:奥地利、瑞典、匈牙利、丹麦、挪威、葡萄牙、南斯拉夫 美大区:美国、智利、乌拉圭 中大区:阿根廷、巴拉圭、秘鲁、厄瓜多尔 在当时的世界杯参赛名额并不固定,从二到四个名额不等。这届世界杯亚洲区共分配了三个名额。
由于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因此并没有参加本届赛事的预选赛。由朝鲜和菲律宾作为代表参加了预选赛的争夺。最终朝鲜以八战全胜的成绩,成为了大东亚地区的冠军。而当时的香港队在六场比赛取得两胜一平三负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三。
根据历史记载,在这届世预赛中,香港队的主教练是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李惠堂,而在当年的世预赛阵容中,也汇集了一大批日后闻名足坛的名宿,包括刘松坡(曾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助理教练)以及关正浩等球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赛事中还发生了一起“假球案”: 1953年12月8日, 在一次国际友谊赛的较量当中,香港U-20队与中国国青队展开对决,结果中国国青队凭借对方在比赛第76分钟的乌龙入球获得了一场胜利。但是据事后调查,这场比赛的胜负早有安排:时任香港足协主席吴开先提前向中方俱乐部人员透露了本场比赛的判罚方向,而且香港方面还以“资助”的方式贿赂了中国国青队的球员,让他们在比赛中打入一个乌龙球.......最后中国国青队被罚退出本次比赛,而香港队也因此失去了下一场与菲律宾比赛的机会.......
其实纵观整个东亚地区,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他们在近代足球的历史上都曾经经历过一段黑历史的时期——那就是所谓的“假球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许多球队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往往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来确保自己在积分榜上的地位。这也成为后来日韩两国足当局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
至于我们香港地区这边呢?因为受到当时大陆政策的影响,因此在八十年代之前,大多数港岛民众对于足球这项运动并没有什么好感;再加上当时香港的电视台大多都不转播欧洲赛事,这也就使得很多青少年对于足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街头足球与美式橄榄球的层面上.......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十二月,香港政府才批准成立了一支职业化的球队来征战当时的甲组足球联赛: 虽然当时这支球队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受限于当时的场地建设条件与技术水平等因素,因此成绩一直都不太理想;到了八十年代末,随着香港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球迷开始加入进来,并逐渐形成了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热潮: 而这种热潮的兴起也直接导致了此后香港各级别足球联赛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