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反手正手区别?
首先,我纠正一下题主的问题。正手引拍和反手引拍的定义不是根据球是正手还是反手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运动员的打法不同而划分的。 所谓“正手”就是击球时,球拍沿着握拍手路线(从胸前到头顶再到后背)移动的拍型。反之“反手”则是指沿相反方向移动的拍型。
在正式比赛中,一般没有规定球员必须使用哪种引拍方式,所以看到高手们的比赛录像,会发现他们的引拍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无论用哪种方式的引拍,都能比较精准地把球击到预期的位置;不同的地方在于不同选手因为打法的差异导致他们需要提前准备的发力顺序存在细微的不同,所以引拍阶段就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别。 这些不同除了影响引拍还影响着后续发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但所有的这些技巧都不是死板的,它们是在长期的训练和赛中摸索出来的,是灵活变化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对手发急球(下旋球)时,很多选手都会采用侧身迎球的方式。这时由于身体的侧转会造成反手的实际意义减弱,更多的则是利用正手的击球能力。当然这时候的引拍也会更多地倾向于正手。 另外,除了正手和反手之分外,还有中间力量的划分,即把整个球场均匀地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着正手、中线区和反手,每个区域都要有相应的得分手。这样的分割更有利于平衡能力的培养。
正手相持是在离身体相对远的位置击球,需要充分借助转腰的力量才能发力,在引拍时就伴随着腰部的转动,在腰部转动到一定程度产生惯性的时候发力向前击球,在此过程中手腕和小臂也有一个配合转腰的外旋发力动作;但是反手相持是在离身体相对近的位置击球,如果也等着转腰之后再击球那球就直接飞走了,因此反手相持的发力时间肯定较早,而且在击球过程中腰部几乎不动,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靠小臂向前发力去摩擦球(手腕也稍微前下压)
其次,在两个方向相持时身体重心都要随着击球有规律转移和回复,从击球的角度来说,重心外转的时候向内击球发力,重心内转的时候向外击球发力(可以理解为以腰的转动为关键,重心和拍子要向两个方向运动形成杠杆原理去借力发力)。因为两个方向相持中腰部和手臂的动作原理不同,所以重心转移的幅度不同,正手相持时重心可以有很大力度的向内移动,而反手相持时重心内移幅度就没那么大。
最后,相持中击球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是靠前击球,所以在击打球飞行路线的最高点之前的瞬间(速度越来越快而下降速度慢),正手相持和反手相持需要提前引拍的位置不同,在我们业余选手中常见问题是正手相持的引拍位置靠后,导致无法控制发力节奏,而反手引拍位置基本都不靠后,所以感觉反手比正手好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