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帽适合CBA吗?
先引用一句名言,“如果篮球在美国的地位堪比足球加NBA在国内的地位,那么中国篮协的脑子就不只长在肩膀上了”。 中国职业体育的问题不是职业化的问题,因为职业化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俱乐部和企业化运营的球队参与竞争并承担相应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而中国很多所谓的职业体育,实际上是没有职业化的,比如CBA和中超。
CBA的中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参与运营并承担成本,球员的工资完全由联盟和俱乐部决定,与市场脱节,联赛水平无法提升,球迷不断流失;而NBA作为全球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之一,虽然也有工资帽等限制,但市场和联盟的发展并没有影响他成为商业价值和运动员收入最高的联赛之一。
所以问题其实就是,CBA能不能向NBA看齐,从发展竞技体育本身出发去构建联赛的相关规则?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现在CBA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改革就是往职业体育的方向改,这没什么可说的。问题是改的过程是不是符合规律,或者说是否真正理解什么是职业体育——在我看来,真正的职业体育是建立在完整产业链基础上的体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球简单地分成工资和奢侈线两种类型。
完整的产业链应该包含运动员选拔、培训、激励(包括物质和精神)、淘汰(退出机制)等内容,只有这些方面都做到位了,才能说这个体育联赛是职业的。现在CBA在运动员选拔上基本靠选秀解决,而这个选秀的规模和质量都不足以满足职业的要求,因此出现如周琦这样的天价合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一点,很多人不知道CBA其实是准商业联赛,俱乐部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另一部分则是商业收益,只不过后者很少罢了。既然是准商业联赛,就应该逐步走向商业的道路,而现在CBA在打造品牌、培养粉丝、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联赛的商业价值得不到体现,商业收益自然少得可怜。说白了CBA就是在吃老本,靠着原来的品牌价值和球迷基础挣点钱,却不想着如何增加自己的营收渠道。
如果CBA不能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努力,而只是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来调整联赛相关各方的利益,我怀疑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像中超一样,搞出个金元足球,用金钱砸出一个高水平的联赛,至于花钱有没有得到回报,那也不是足协领导们要考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