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健身到底有多难?

蓬俊帆蓬俊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感受,不代表普遍情况 本人,北师大学硕研究生,坐标北京。 我所了解到的北师大,对学生的健康是非常重视的。我进北师的校门的时候,就被叮嘱要多运动;入学体检(每年一次)时发现有脂肪肝,还有血糖升高的问题(当时不知道是脂肪肝,因为无症状所以没有太在意),被嘱咐多运动,少吃甜食;每学期的体测(测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也都非常认真地完成。 所以虽然我没有经常去健身房,但我的锻炼方式是有的,而且学校也有很多地方可以锻炼身体——比如我寝室到教学楼有一公里,我基本每天走一个来回;比如我宿舍楼下就有羽毛球场,几乎天天打羽毛球;比如我导师就鼓励我们课余时间多爬山(我们实验室在西山)……

但是,我并没有形成定期锻炼的习惯。有时候一星期能跑几次步,或者一两个月能去几次健身房。 这种情况,我在北大时也遇到过。不过我认为,在北师大我遇到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反而更细致一些了(可能是我运气不好遇到了个别这样的老师) 相比之下,我在北大时遇到的教师就没有那么事无巨细地叮嘱学生了(当然也可能是我运气好遇到的好老师)。我觉得这可能和两个学校的传统有关:北大的传统就是学生自由发展,而北师大则是强调集体主义。

另外,我想说一下我对“肌肉佬”的看法。我并不喜欢那种看起来很强壮,肌肉很大块的人。从审美来看,我更喜欢吴彦祖的那种轮廓分明,身材匀称的感觉。如果我要健身的话,我不会刻意地去长出大块肌肉的。 但是,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不敢多说什么。我只是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钟祥海钟祥海优质答主

有国外媒体报道,在全球十大健身国家排行榜中,中国甚至没进前10名。在美国,有80%的女性和70%的男性都进行着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而中国只有14.7%的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持续10分钟以上,达到中等运动强度)。有专家断言,中国人不仅“有钱”,而且是世界上“最懒的人”。

其实,这锅我们不背。中国人并不懒,只是中国在健身方面的硬件设施确实比不过西方发达国家。中国2013年的人口是13.5亿,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46平方米,也就是说相当于每8个人才能拥有一个羽毛球场。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所以去公共体育场所锻炼身体在中国还真的是件困难的事情。

既然不能经常去健身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比较容易操作,而且科学的方法进行运动呢?在健身方法上,中国人更偏重力量训练,这与中医气血等理论有关,通过训练增强内在力量。西方从古希腊就提倡“健全的精神,寓于强健的身体”,更看重整体的外在形体的美。

在运动健身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就是拉伤、扭伤等外伤,以及运动之后身体的肌肉酸痛。这些情况中医都有很好的办法解决。首先是外用药物方面,大家熟悉的马油药酒,专门用于运动扭伤、拉伤之后,能够消肿止痛,祛风活络,可以很快缓解外伤所导致的各种不适。另外,如果肌肉酸痛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使用透骨膏贴于太阳穴,就可以缓解由于运动之后血流加速所导致的肌肉酸痛。

为了更好地促进运动之后机体的各种代谢物质尽快排出体外,缩短恢复期,可以使用口服的中药。常用的组方有:制川乌3g,制草乌15g,麻黄9g,乌药15g,杜仲15g,乌梅15g,防风9g,干姜15g,肉桂9g,五加皮9g,炙甘草6g。用普通的煎药锅加水煮开1小时之后服用。此药能够温经散寒,祛风活络,可以促进运动之后体内代谢产物排出,让机体更快地恢复。

对于健身,在健身房进行有规律的力量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式。但是更提倡运动的自然性,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慢跑、游泳、羽毛球等运动都是非常好的健身方式。运动贵在坚持,而且持之以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