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在中国多少球迷?
作为在NBA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您,中国的NBA球迷非常多,每个球员都有大量的粉丝,但其中大部分人对NBA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最火的几个球星上,比如科比、詹姆斯、库里等,对于NBA其他球队和其他球员的了解则不够深刻。
以我为例,虽然我在NBA从事的工作需要让我接触所有的球队和球员,但我平时看的比赛并不是很多(不是不想看,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国不能看现场),所以对NBA的认识也仅存在于熟知的那些球员身上,一旦谈到一些冷门球员或者冷知识就会让我感到很茫然,不知道答主是否理解我想说的意思。。。 当然,如果你问的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球迷的话,答案就因人而异了~
田娅优质答主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的流行文化互相融合,从音乐到电影,从建筑到时装,无不充斥着跨地域的元素。说到流行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体育文化。尽管在现代体育项目产生伊始,竞技体育就出现了跨国界对抗的案例,但是真正确立全球性体育文化是在二战之后电视转播广泛使用之后的事情。在诸多的运动项目中,北美诞生的美国职业篮球(NBA)和美式足球(NFL)是目前世界上受欢迎程度最高、覆盖地域最广的运动。
NBA的受欢迎程度有多高,覆盖地域有多广呢?看看国际篮联的各国国家队大赛和NBA总决赛的收视率对比就知道了。以2007年为例,当年NBA产生了新王热火,总决赛吸引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转播;同一年的欧洲男、女篮冠军联赛决赛分别共有35个国家和25个国家进行转播;而当年的亚洲男篮锦标赛决赛也仅有15个国家转播。
从全球主要媒体的体育版面中也可以看到,NBA占据着绝对的报道优势。以北美为例,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美职篮的关注度都达到50%以上,远远超过美式足球和棒球。在日本,以日本体育报为代表的体育媒体在2003年到2007年对美职篮的报道是对其它项目报道总量的2.5倍(194%比77%)。
而在中国,美职篮的受欢迎程度也压倒了排球、足球、棒球。尽管从篮球大国继承了深厚篮球文化土壤以及中国男篮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东道主并取得历史突破的热度,推动了中国球迷(特别是大学生)对美职篮的关注,然而美职篮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几个节点更加值得关注:在2001年NBA首次在上海举办季前赛,NBA在中国电视观众的数量从100万个增长至200余个。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身份加盟休斯顿火箭队之后,中国人对于NBA的关注又进入新的阶段。根据NBA官方公布的数据,2004年NBA在中国的电视观众人数达到了2.3 亿!2005年火箭队战胜拥有当时NBA头号明星科比的湖人队,一举进入半决赛,则让中国人的关注达到热潮。目前在中国,从NBA获取体育信息的网民比例接近40%;同时,从NBA获取篮球类体育信息的网民中,42%认为NBA的信息量充足。可以说,NBA的信息垄断了中国篮球92%的信息。
NBA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有多高,渗透进中国人生活和社交的程度有多深呢?让我们来用几个故事来看看NBA与中国人如何息息相关。
小A是一名在北京读大三的女学生,她通过2年的不懈努力,在“2007年CCTV3魅力主持人大赛”脱颖而出,获得十佳魅力主持人的称号。她目前就读于一所普通高校的艺术系,对于很多参加各种主持比赛的选手的“名校高学历”来将并不占太大优势,然而,她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得益于扎实的专业训练,也与她在参赛过程中“将篮球与主持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分不开。她不仅在“个人才艺展示”环节穿着湖人队的科比战袍进行主持表演,在“30秒广告拍摄”环节更是将广告设计成为科比代言阿迪达斯在天坛的中国中国行活动,其巧妙结合更是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小B是一所小学的校长,这所小学是在去年的夏天由一所老校和一所新校合并而成的。在并校过程中,新老学生产生了很多隔阂,特别是很多老校的学生对于合并颇有微词。正当小B为如何调解学生矛盾而发愁时,一个有趣的场景在楼道里发生了:一个新校的学生跑过去拍了拍一位老校学生的肩膀,说道,“嘿,兄弟,你们队的科比明天可要小心,活塞内线很强……”从此,小B发现只要提起NBA,新老学校的学生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在小B的组织下,“我是NBA中国小记者”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逐渐拉近了学生们的距离。
小C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白领,在公司的聚会上,大家玩一个谁出的酒令最有创造性,就有免罚酒权利的游戏。一轮轮过去,大家拼体力、拼记忆、拼知识,然而当小C提议玩“NBA歇后语和成语接龙”时,全场鸦雀无声。小C先来了一句“麦迪三秒钟”——弹指一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