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铭震打cba了吗?
昨天看了福建和山西的比赛,就福建和山西这两支球队的锋线来说一说祝铭震的问题吧! 首先说祝铭震的能力,以我多年的看球经验而言(别看我长得丑,但我看得球!),祝铭震的能力在国内锋线球员里大概排名前十,但是他的身高太吃亏了,如果打外战,面对欧美强队的锋线,他根本没有优势;但是如果只在国内联赛,他和周鹏这样的老一哥相比也没有劣势。再一个就是祝铭震的弹跳、臂展都是国内顶级的水平,所以他在防守端对攻方持球人的压迫感是很大的。再加上广东队注重培养防守习惯,所以祝铭震的防守基本功是很扎实的。
其次来说说祝铭震的技术特点。通过比赛来看,祝铭震的突破还是很犀利的,他有很高的突破成功率;外线三分也准,上赛季常规赛场均2.6个三分,命中率38%,这个水平已经很高了;中距离投篮也是稳如哈士奇,这主要得益于广东队完善的体系,把球给到你,你只需要做出选择,只要不是太强太变态的防守,基本都能进。还有就是他的罚篮,作为广东青训出品,祝铭震的罚篮稳定性很好。最后说一下篮板,作为一个锋卫摇摆人,祝铭震的篮板嗅觉很不错,而且手劲大,能拼能抢。
最后说说祝铭震的优势与短板。优势在于广东队的战术体系很适合他的打法,有球可玩,能突又能投,还能策应队友,组织进攻;不足之处主要是身体对抗水平太差(在CBA这样级别的联赛里,明显能看到很多球员的身体素质要比大学球员更出色,祝铭震这种偏瘦型的锋线更难抵挡内线强悍的冲击),外线持球进攻能力欠缺(主要是突破之后的选择太少)。
近日,前NCAA维拉诺瓦大学球员王泉泽已经与北京首钢完成签约,正式开启自己CBA联赛的生涯。实际上,王泉泽并不是今年进入CBA赛场的NCAA留学生,此前代表杜克大学出战美国NCAA赛事的祝铭震已经在广州龙狮男篮开始职业生涯。在杜克度过了大一和大二赛季后,祝铭震在去年夏天决定回到国内的广州龙狮男篮征战,并代表广东出战了青年全运会,并帮助广东队拿到该项目的银牌。
作为一名身高只有1.95米的球员,祝铭震在场上司职的是3/4号位,他的对抗和身体素质在CBA小前锋位置上有一定的优势,而全面的技术则让他能够胜任3号位。去年12月1日,广州龙狮和北京首钢先后为本赛季的外援进行了报名,而在这份14人大名单中,我们看到了祝铭震的名字,这也意味着他将身披广州龙狮战袍征战本赛季的CBA联赛。
本赛季,CBA对于球员的注册条款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像上赛季林书豪和周琦一样,各队可以直接为外援进行注册,无需通过使用外援的限制和休战期。而在新赛季的CBA联赛中,每支球队可以注册4节6人次的外援,同时也可选择4节4人次的外援政策。实际上,无论是4节4人次还是4节5人次,每场每支CBA球队最多只能报名4名外援,这也让很多曾经留美的篮球学生,与CBA联赛的距离变得更近。
除了今年征战CBA的王泉泽和祝铭震之外,像从乔治亚理工毕业的杜金伦,从佛罗里达大学圣奥古斯丁分校毕业的袁文峰,还有像黄荣奇,杜普、孙思尧、吴远琳、白昊天、郭昊文等在美国NCAA发展联盟或者NBA附属联赛当中打过球的球员,都可以选择回到CBA,在自己祖国的顶级职业赛场中证明自己。
无论是CBA规则的修改,还是联赛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海归派开始登陆CBA赛场。这对于国内球员而言,是压力也是学习的机会,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让CBA联赛的对抗和技战术水平更上一层楼,这对于CBA管理层和各支球队的管理者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无论怎样,留美的球员可以有更多机会回到CBA赛场,总是一件有利于提高CBA联赛竞争力的事情。像王泉泽、祝铭震这样在NBA发展联盟都未获得太多表现机会的球员,CBA给了他们新的舞台。从个人角度来说,能够回到国内,也是他们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