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选秀为什么可以弃票?
CBA的选秀规则和NBA不同,NBA是顺位挑 先选的14名球员中如果选中一名就不会再选第二 名;而CBA是“一轮换一”,首先各球队最多只能 挑选10人(状元签除外)其次在第一环节结束后 若未选择完则实行“轮转制”也就是第二环节所有 参选者按照顺序逐个被选中。
这种机制下就导致了最后几个顺位的签权非常关键 因为这一签可能直接决定你的职业生涯 在这种情况下“弃权”就成了一种策略。 比如今年首钢在第四顺位选择的孙昊就是一例 据说他原本不是首钢心仪的人选,但在第三顺位还 没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管理层得知福建队有意将胡金秋 推到前面所以立刻选择用今年的第四号签加上明年 的两个次轮签交换福建的第一和第五顺位签从而 如愿得到胡金秋。另外今年第六顺位的李根也是类似 情况,原来并不是最被看好的人最终却成为了赢家。
当然这种策略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碰到各支球队都看好的时候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像去年广厦就是用最后一个胜场换取了广东队的第二和第十四顺位签。
由于CBA联盟的选秀制度规定:必须是在CBA规定的选秀名单内进行票选。这就意味着即便你是主教练、领队、助理教练;即便是你很想用14顺位选中某一名不在名单内的球员,你都没法选。这就形成了CBA球队在选秀大会中存在一些顺位弃权的现象。
2020年CBA选秀大会有54位被推荐人(含1位选秀预报名被推荐人),实际前往上海参加选秀大会的仅有39人,而最终被选中的仅有20人。这意味着即便是来到现场的39人,也仍然有19人均落选。
可以想象,未到现场剩余的15人中,有多少人已经不把选秀当成是最后的逆袭机会。毕竟,你有能力打CUBA、大学生联赛,也具备了打CBA的潜力,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先选择就业、在俱乐部签订业余合同赚钱。毕竟,一旦落选就意味着你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所以,即便每年都有大量符合CBA选秀标准的球员,但是真正愿意冒着失败后就几乎无缘职业赛场的球员会越来越少。CBA联盟更应该扩大选秀的被推荐名单数量,让更多的年轻人敢于参加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