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中国还是先是亚洲?
“中国”二字作为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汉代。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140年),汉廷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新疆及邻近地区。而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和玄奘取经时留下的《大唐西域记》里也多次提到“中国”、“内土”或“汉地”等词汇,用来指代中原王朝的统治区。
“中华”一词最早见于东晋文学家王嘉创作的《拾遗记·夏禹第五》:“(禹)在位五年,劳苦功高,风调雨顺,百姓乐业,四海清平。西夷金天之君,贡良金百万斤,自言其国偏僻,不识礼乐。禹谓羲和之日:‘天地之性,人为贵;天下君王,惟我独尊。’于是乃制冕服,五采章饰;作歌舞以悦之。其舞曰‘正韶’,一奏终了,百兽率舞。此国又进美女十辆,禹皆受之。国中珍物奇宝,尽献于禹。禹曰:‘金珠玉帛,有德者居之;美女善舞,予之所好。’” 这里的“中华”“中国”显然是指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即中原地区及其周边。
至于中原地区本身,由于政治中心的迁移,经常处于“中国非复汉土”的状态——汉唐之际中原地区很多土地都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占据,所谓“汉地”自然也不是指某块固定的土地。所以这种时候“华夷之辩”就很重要了,作为华夏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只有保持自己区别于夷狄的文明传统才能被认可拥有充当“中国”的身份,从而在政治上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