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博士毕业容易吗?
作为两届体育博士生,可以认真且负责的告诉你,不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2014年考入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原北京体育大学), 2016年底进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读博期间,共参与了三项国家级课题,一项体育总局部级课题,一项院级课题和一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撰写工作(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别是本人和导师)。在获得学位前,还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SCI文章。 但这些并没有为我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多大帮助,因为我选择的课题是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需要探索的问题并不多,理论与实践素材也比较有限。因此在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的过程中,我边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了近30篇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对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
尽管自己已经尽力,但是最终论文送审与答辩的时候依旧问题百出。 首先,论文的结论部分出现了逻辑错误,被答辩委员会的专家直指“站不住脚”; 其次,外文文献的翻译质量不过关,被质疑是否自作主张意译或者直译; 最后,论文的研究方法论述不够详细,研究过程阐述比较笼统等都被一一指出。在答辩会后,我还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我认为,体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想顺利获得学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跟导师。如果导师有项目可跟项目,导师有文章可参加写作;即使导师什么也不给你安排,至少你的专业是导师教的,你的思路也是导师指导的。只有和导师保持紧密联系,才能保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会偏离轨道。
二.广泛阅读相关领域文献。尽管你的研究计划可能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成果积累,但是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还是要不断阅览文献,确保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在写文章的阶段,多阅读文献才能保证选题的新颖与撰写的流畅。
三.谦虚谨慎。不管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在关键时刻还是需要谦虚谨慎,毕竟这些都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的帮助。尤其是面对专家给出的意见,无论是否批评,都要客观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前进。